“成都造”助力神十一 “北斗时间”戴市民手上-淮安教育网 央广网
央广网

“成都造”助力神十一 “北斗时间”戴市民手上

制图 王雪

在《成都制造2025规划》中,成都将航空产业确定为未来十年突出发展的重点产业,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过程中,成都提出构建“1+N”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。

10月17日,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基地,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送入预定轨道,很快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。这是中国航空航天史上令人激动的一页,也是“成都造”又一次征服“星辰大海”——此次神舟十一号飞天,众多“成都造”贡献了力量,仅仅中国电科10所,就有包括发射场系统里的T0控制台,以及测控、运载火箭系统里的诸多技术。

对成都航空产业来说,神舟十一号飞天的背后,还有更为深刻的意义——高大上的“成都造”神舟十一号技术,已经应用到民品,普通市民也可以应用。

这也是成都航空航天产业撬动军民深度融合的一个反映。在《成都制造2025规划》中,成都将航空产业确定为未来十年突出发展的重点产业,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过程中,成都提出构建“1+N”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体系。

测控技术 保护渔民

携手国际组织 研发海事卫星技术

“10所参试设备应用在测控、运载火箭和发射场三大系统中,其中承研的远望7号测量船、逃逸指令接收机、T0控制台发挥了关键作用,非常具有技术亮点。”中国电科10所副总工程师柴霖告诉记者,这三项技术中的两项已在民品中使用,包括测控系统里首次亮相的“新式武器”——远望7号航天测量船技术。

柴霖介绍,远望7号航天测量船填补了海洋测控空白,“在这条3万吨级‘流动的国土’上,装备了10所研制的我国最新一代即第四代船载航天测控通信系统。”

柴霖介绍,测控站主要起3个作用:一是“听诊器”,神十一是否在预定轨道?供电、温度、气压等参数情况如何?甚至航天员各项生理参数,都可以在太平洋上清晰看到;二是“遥控器”,地面发出指令,指挥航天器做变轨、打开太阳帆板、转动天线等动作;三是“手机”,就是话音图像这些数据传输功能,可以与航天员语音通话、视频通话,可以相互传输图片、视频等。

“测控船可以用于航天,也可以用于遥感卫星测控等民用领域。”柴霖表示,此前,中国电科10所控股的天奥信息科技公司,就曾携手国际海事卫星组织(Inmarsat),研发的海事卫星技术,就与远望七号应用了相同的测控技术,“在大海上,普通渔民也可以被测控技术保护。”

时统设备 制造手表

误差0.1秒内 北斗卫星手表热销

“3、2、1、0,点火,发射!”对很多人来说,这样的“对表”时刻,最令人激动。柴霖表示,10所承研参试的“时统设备”和“T0控制台”部署在本次发射中心、航天飞控中心、中继卫星控管中心、卫星测控中心及各测控站、测量船上。

“时统设备”起到“对表”的作用,为整个航天系统中各种用户设备提供标准时间信号和标准频率信号,使分散在各地的用户设备在统一的时间基准下同步工作,3000年误差不超过1秒。

事实上,除了神舟十一号,该时间同步系统还参与了多次卫星发射、“嫦娥奔月”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。民品方面,应用该时间系统制造的北斗卫星手表误差只在0.1秒内,通过了总参谋部测绘局导航局的鉴定,被授予“军用标准时间”的唯一称号,是中国认证的唯一“军表”,被业内誉为最准的“中国时间”。

“卫星手表包含了最尖端的微电子技术,技术难度比较大,具备卫星手表研发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。”天奥电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手表是天奥进军民品市场的第一个尝试。历经数年摸索,2015“双十一”中,北斗卫星手表一天之内销售1888只,销售额423万元,同比增长310%。

相关新闻

重大项目频繁落地

成都航空产业体系初步成网 撬动军民深度融合

今年8月30日,成都市与北航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,总投资上百亿元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落户成都科学城,以此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,推动军民融合发展,打造成都、四川乃至西部转型发展新引擎。

10月11日,2016中国(成都)航空动力发展暨学术论坛在成都举行,新都9平方公里的“成都航空产业园”规划已经完成并启动建设,正向全球发动机制造相关企业和通航产业企业伸出橄榄枝。

成都,在众多重大项目频繁落地的背后,是数十年的产业积累——目前,成都市初步建立起较完整的航空产业体系,形成了飞机、航空发动机、航空设备与系统研发制造,以及航空维修与运营服务的能力,是国家确定的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我国重要的歼击机、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。

到2025年

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

今年8月8日,中国航发集团在京召开了“2016年度战略研讨会”,将建设三大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,其中依托624所,整合四川420厂、陕西430厂、贵州460厂三地资源,打造航空发动研制生产基地,使其成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新的增长极。

这是成都航空产业众多机遇之一。

航空产业可谓是成都一张靓丽的名片。在飞机整机研制领域,以611所和成飞公司为代表的航空企事业单位在整机研发设计、制造能力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。在航空发动机研制领域,具备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所需的成套能力,建立起适应国际航空发动机制造的完整体系,是国家重点布局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,中国航发集团成立后,成都更成为国家航空发动机产业自主研发和制造体系中的核心区域。

到2020年,成都力争实现产业规模过千亿。成都将承担更多飞机整机和航空发动机研制任务,配套产业加快聚集,飞机大部件制造、航空维修等广泛参与全球配套,无人机、通用航空装备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,研制、运营体系更加完善,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200亿企业1家,过100亿企业2家。到2025年,构建起以飞机整机、航空发动机、航空大部件制造为主,辅以配套产品制造的产业集群,建成国内领先的军用、民用航空产业研发、制造和维修基地。航空产业规模力争突破2000亿元。

未来十年

军民深度融合是动力

“我们对成都航空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,提出了未来十年成都航空产业的发展愿景。”市经信委负责人表示,在发展思路上,成都瞄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,以军民深度融合为动力,整合市内外产、学、研、用、投优势资源,推动航空产业设计、研发、制造、试验、维修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加快航空优势产品示范应用和产业化,打造特色突出、创新力强、拥有知名品牌的航空产业集群,建成国内领先的军用、民用航空产业研发、制造和维修基地。

在发展重点上,一是全面提升整机及大部件研发制造水平,重点发展航空发动机、喷气公务机、直升机、无人机、通用航空飞行器和飞机关键大部件。

二是重点培育航空电子和航空机载设备,发挥成都在航空电子领域的优势产业基础,通过技术引进、本地培育和协同创新,重点突破价值链顶端的机载通信导航系统,以及客舱娱乐系统和飞行模拟技术。

三是加快发展航空维修服务和再制造,鼓励军工企业进入民用航空维修领域,加快取得民用航空发动机、直升机维修资质,以客机、运输机、直升机、通用飞机的整机维修为主,发展飞机大部件及航空发动机的修理和大修,生产航空机械附件、航空电子电器仪表附件等零备件,发展公务机固定基地运营商,构建航空服务一体化保障体系。

四是大力发展航空重点关联产业,围绕军航、民航和通用航空发展空管、航空物流、地面通信、地面雷达和安全保障等配套系统和设备,提升相关监测、测试等技术支持能力。成都商报记者 叶燕

原标题:“北斗时间”已被市民戴在手上

淮安教育

淮安教育网